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动态

让更多困难群众就业,是我的心愿

2017-11-02 09:15 来源:湖南日报 阅读: [返回列表]

让更多困难群众就业,是我的心愿

    陈克明

    作为一个企业家,道义心中藏,把社会责任扛在肩膀上,是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企业家,也是一个社会人,不仅要为自己担责,更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尽责。

    古人说:“善人者,人亦善之。”许多企业家,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,选择的是做慈善。他们通过捐资助学,扶危济困,帮助贫困学子,扶助弱势群体等,让那些困境中的人感受到温暖,也在社会中雕塑着企业家的形象。他们传达着一种正能量,社会也为他们做出的点点滴滴表达着敬意。

    我的事业逐步做大的时候,慈善也入了我的心法。

    还在2007年,当时正是公司高速扩张的时候,基建、物流、技改、营销等都需要资金,当听说南县一中图书馆建设尚缺少资金时,我毫不犹豫捐款50万元;汶川大地震时,我们的救灾队伍第二天就出现在受灾地区,为受灾群众煮起了面条,后公司捐出了170多万元资金及物资;当南县敬老院的老人们缺少过冬的衣服时,我主动地为每一位老人送上一套棉服……

    这样的慈善,我尽力而为,并号召员工积极参加。但随着企业的发展,随着对慈善理解的加深,我觉得,让那些有困难,需要帮助的人和家庭能找到一份工作,让他们有一技之长,在劳动中获得收入,实现人生价值,更是我的心愿。

   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,必须多谋民生之利,多解民生之忧。特别是要在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。总书记的报告,让我的心更加敞亮,也更坚定了帮助困难群众的信心。

    让进来的困难职工安下心,留得住;能融入,可发展

    在实践中,公司对困难职工入职放宽条件,努力为他们融入企业创造好的氛围,让他们在企业能安下心,留得住;能融入,可发展。

    曾经工作无着落,处于困难境遇中,后来在克明面业找到工作的职工,前前后后有500多人。工厂里面还有不少是夫妻搭档。看到他们从困难中走出来,不再灰心丧气,人多了精气神,脸上多了笑容,家庭多了欢乐,我是十二分的高兴。

    我乐意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,感同身受,因为我曾经就被许多人关心支持过。在奋斗的路上,受过许多人的恩惠。他们有些就是我的邻居,有的是我事业的“伙伴”,更有一些素不相识的人,在我困难的时刻,他们拉我一下,推我一把,让我走出困境,让我一生心存感激。

    记得1988年,我做面已经上路了,基本上能够养家糊口。但一场暴风雨袭来,将我租赁的工厂房顶全部掀掉,砸坏了机械设备,我几年的心血都毁于一旦。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,有一个人来到我的家里,给我们送来了1万元钱,他叫陈志新。当时,1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。我与陈志新非亲非故,他仅仅是一位常来我家买面条的熟客。

    有数不清这样的人,在我创业的路上给我帮助。心里便有着念想,将来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,一定要涌泉相报。他们给我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,更给我一种精神上的引导,学好向善,帮助了别人,也在成全自己。

    段建设是南县火箭村村民,他老婆在厂里做了多年的包装工,退休三年后不幸中风。我得知后,把3000元送到了他们家中。他妻子的病情稳定后,段建设又得了脑溢血、心脏病。我们又支持他积极治疗。后来夫妻俩的病情都有了很大的好转,但已经不能再干体力活。这一家人都丧失了劳动力,如无人帮助将因病致贫。公司便把他们的两个儿女和儿媳、女婿都安排到了厂里合适的岗位,这样维持了他们家稳定的收入,又方便他们照顾生病的父母。

    工厂里有个老伙计,叫段文华。曾经就属于就业困难人员。我刚办厂没几年,他竟然常常在工厂门外的公路上阻拦车辆,寻衅闹事。有一次还把工厂门前的路挖断,说要收过路费。他是当地有名的“混混”,很多人生怕惹他。

    我到他家里与他交心。我对他说:“兄弟,你天天去堵路,出不了气,赚不了钱,还让人瞧不起,不如到我的工厂上班,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,能减轻你家里不少负担。”见我说话很有诚意,他决定来工厂上班。

    段文华进入工厂,从搬运工干起,后来又做勤杂工、和料工,二十多年始终在第一线干最苦最累的活,一直干到退休。他忠于职守,像一头老黄牛,只争朝夕,在克明面业闪耀出生命的光华。在我们这样一个民营企业,一个曾经让人十足瞧不起的浪子,用勤奋和热爱,树立起做员工的标杆。

    这样的“困难职工”都能成为正能量,让许多人感到很意外。他不但没有成为企业的累赘,相反,珍惜难得的机会,吃得苦,霸得蛮,工作不断精进,助力企业更有凝聚力,发展增添更大动力。

    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,大约2000年左右,公司招工时,对困难家庭就“另眼相看”。来求职的员工哪个有困难,又具备正常上工的条件,肯定优先录取。

    在我国庞大的就业大军中,有一个自身条件较差、非常渴望工作岗位而又很难实现就业和创业的群体,被称为就业困难人员。这一群体,主要包括以“4050”人员为主的大龄失业人员、残疾人、低保对象、“零就业家庭人员”等。

    我们的工厂里,就有许多这样的困难下岗职工,他们曾经是国企里的主力军,因为经济改革,企业实施改制,许多员工一下子下岗了,生活陷入了困境。对于这些人,我为他们进厂开辟了专门的绿色通道,凡是下岗职工,一般都优先录取,仅南县一厂就招了100多人。

    我们的工厂,大都设在县里,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,在小地方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,何况是生活陷入困难的求职者。但我一直坚持着,如果谁有困难又有工作能力,应该优先聘用。甚至为了照顾那些伤残弱的职工,我们在县里的一些工厂,推迟装备自动化改造,为的是不让困难职工失去饭碗。很早的时候,招用这些困难人员,公司就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,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,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安心放心,没有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我明白,一个人就业的背后,就是一家子的和谐安宁,是一家人的幸福。

     招进来,扶上马,人生的大路任你走

    许多困难员工到公司,就是奔着份事儿,为一个饭碗而来的。实事求是地说,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,缺少技能,缺乏素养,让他们正常上工,还需要花大力气来培训。

    我们这个行业,竞争非常激烈,是不可能养闲人,让他们靠着墙根晒太阳的。这些人招进来了,不少人担心会损害公司的竞争力。我说,不要怕,让他们再进学校,去接受人生的再“升级”。

    公司专门成立了学习培训中心,经常有的放矢地对员工进行培训。特别是对一些新进来的困难员工,要从一些基本的东西“说”起,条例、规范、纪律、安全知识……公司请优秀骨干现身说法,请外面的专家传经论道;到外地游学,开展拓展训练,学技能,学管理,甚至学习如何为人处世。

    从前年开始,我在公司倡导学习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,推行他的“阿米巴”式管理,希望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角,让全员参与经营,依靠员工的智慧,实现企业的飞速发展。

    近十年来,克明面业每年投入到职工学习培训的费用,都在200万元以上。在克明面业,不怕你会学习,就怕你不长本事,我们想方设法,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,让员工明白,学习是他们人生最好的老师。许多曾经生活困顿的人,在公司学习磨炼,从车间、从营销起步,从杂工、普工出发,经过学习培训,脱颖而出,成为公司的顶梁柱。

    汪薇丽曾在广东打工,2008年因金融危机被裁,回到家乡。在她失业时,我们把她招进了克明面业,经过系统的培训,她在总部工作时,非常善于跟前辈学习、向能手学习,我们也创造机会和环境,让她在学习磨炼中成长。她很快能独当一面。我们把这个会学习的女孩,调到北方一个偏远小城的一个分厂去锻炼,担任包装车间主任,她天天加班到十一二点,早上五六点钟又爬起来,开始繁忙而紧张的工作。每次调动工作,对她来说,都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。她后来一人成为河北深州厂与山东宁津厂两个厂的厂长,现在是成都克明面业有限公司基建项目经理。

    在克明面业,像这样在学习中磨练成长,挑起大梁的例子,还有很多。不少困难职工进入克明面业后,通过我们的培训和我们创造的学习环境,更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,找到了发展空间,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大舞台。

    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,你的出现,给人带去了希望。一盏灯,不会照亮整个夜空,但会指引前行的路,是希望,更是温暖。于我而言,帮助困难职工,让他们重新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,也是一件幸福的事。      (作者系克明面业董事长)    来源:湖南日报  11月2日  07版